打造行业领先的
药物发现引擎

研究领域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类疾病起因较复杂,受特定抗原刺激,患者体内免疫系统会反复或者过度活化,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并介导免疫反应攻击正常组织,或通过代偿途径形成愈伤组织,损害正常生理功能。

 

我们利用自有的抗体发现和药物评价平台,针对不同类别自身免疫疾病,开发了具有高效阻断作用的抗体,有效降低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疾病进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肿瘤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肿瘤免疫治疗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受益,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与国内顶尖的学术机构、业内知名企业合作,针对新的靶点、新的作用机制或新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多个分子处于药物开发的不同阶段。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系统中某些特定的神经元逐渐萎缩和丢失,导致相应结构发生慢性进行性病变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晰,治疗药物很少,且仅能缓解症状,无法逆转或阻止神经元的丧失。

 

我们利用自有抗体和核酸药物的发现和评价平台,正在针对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发多种形式的药物。其中自主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抗体药物具有半衰期长、免疫原性低、清除活性好等特点,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研发平台

创新抗体发现平台

创新抗体发现平台用于发现及评价候选抗体药物,结合杂交瘤、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和最新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可实现高通量抗体筛选、活性评价、可开发性评价及分子改造优化等功能。此平台已开发出多种形式的抗体药物,包括CM310、CM326、CM313、CM383等单抗,CM512(TSLPxIL13)、CM536(OX40LxIL13)等双特异性抗体和CMG901(Claudin18.2 ADC)、CM518D1(CDH17 ADC)等抗体偶联药物。

生物学活性评价平台

生物学活性评价平台可对候选抗体药物进行亲和力、体外细胞活性、体内药效等评价。体外细胞活性实验以抗体药物作用机制为基础,通过合适的细胞模型(如细胞活力、增殖、分化和调亡等)对抗体分子进行筛选评价。此外,该平台建立了肿瘤CDX、自免、代谢等几十种动物模型,可在动物体内对抗体药物进行药效学和药理学评价。

新型T细胞重定向(nTCE)平台

新型T细胞重定向(nTCE)平台使我们能够开发强有力及具有高度靶向性的CD3双特异性抗体。我们的平台旨在实现深度清除靶细胞的同时,有效减少细胞因子释放,同时该平台的双抗药物具有高稳、高产性能。基于此平台我们已开发多种双抗,包括已进入临床阶段的CM355(CD20xCD3),CM336(BCMAxCD3)和CM350(GPC3xCD3)等。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具备开发由新型载荷(payload)、新型连接子(linker)和新型抗体组成的ADC的综合能力,所开发的新型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载荷及连接子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药效和安全性。

高产细胞株高通量筛选平台

高产细胞株高通量筛选平台用于筛选抗体高产细胞株,以实现更经济高效的药物开发方式。该平台可在三个月内成功筛选出用于生产单抗、双/多特异抗体等候选药物的稳转细胞株。

创新抗体发现平台

生物学活性评价平台

新型T细胞重定向(nTCE)平台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

高产细胞株高通量筛选平台

国际化的生物药生产基地
生产质量体系符合国家药监局、美国FDA、欧盟EMA GMP标准要求
113
基地占地
5-15
商业化生产
70,000
L
发酵规模

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占地113亩

同时满足5-15个抗体药物商业化生产

超70,000L发酵规模